為什麼植物抗生素在促進動物生長方面受歡迎?

抗生素,簡單地說,是指由微生物或化學合成,通過特異性殺滅微生物而獲得的。 英國科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 (Alexander Fleming) 於 1928 年首次發現青黴素,開啟了抗生素時代。自 1920 年代以來,抗生素在動物生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1946年,美國科學家摩爾等人首先發現,在肉雞飼料中添加抗生素具有促進生長的作用。 此後,抗生素被用於豬、禽、牛、羊和水產品的飼料中。 實驗結果表明,在動物飼料中添加低於治療劑量的抗生素,可有效促進動物生長,提高飼料轉化效率,降低畜禽發病率和死亡率。

然而,抗生素的長期使用帶來了細菌耐藥性、環境污染、動物食品和藥物殘留以及公共衛生安全風險等問題。 歐盟於 2006 年全面禁止抗生素作為飼料添加劑。近年來,植物性抗生素被用作傳統抗生素的替代品,這些抗生素通常應用於動物飼料,例如植物精油, 杜仲提取物、桑葉提取物、金銀花提取物、迷迭香等植物提取物替代抗生素的研究在學術刊物上已有報導。 這些藥用植物含有豐富的生物活性抗菌和抗病毒物質,可有效對抗沙門氏菌、大腸桿菌、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菌和空腸彎曲桿菌等病原菌。

植物性抗生素對動物營養的好處 

對腸道有益

植物化學物質或植物生化物質是源自植物的化合物,用作抗生素的替代品。 這些基於植物的成分可調節腸道菌群並維持腸道完整性。 這些物質能促進受損腸絨毛修復或絨毛生長,促進大量免疫因子的釋放,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 它們已被證明可以抑制致病微生物並改善動物的腸道健康。 它們還可以減少腸道感染引起的氧化應激和炎症。 消炎(藥

炎症會導致動物體內大量能量的無效消耗,從而影響生長發育。 減輕炎症可以提高能量利用效率,促進動物合成代謝。 以食物來源飼養的動物存活時間相對較短,只要在屠宰前預防炎症即可,從而保證動物的生長性能不受影響。

 

促進成長

通常以飼料轉化率(FCR)為代表,是改善消化和營養吸收器官的腸道健康和減少炎症的發生。 我們一直致力於尋找富含精油和酚酸的抗氧化應激、調節腸道菌群的功能性物質,尋找富含生物鹼、抗炎、調節腸道完整性的功能性物質,並將其開發成新的獸藥或能減少疾病、促進生長和提高飼料報酬的飼料添加劑。

 

抗菌

大多數觀點認為,抗生素促生長作用產生的根本原因是微生物的直接干預。 它作用於細胞壁和核酸,既有賴於對病原體本身的抑製或殺滅,也有賴於其毒力因子的介入,易誘發耐藥性。 天然植物(中草藥)以其毒副作用低、殘留耐藥性低、療效確切而受到特別關注。 與合成抗生素不同,天然植物通過靶向致病菌的毒力因子,降低細菌的耐藥性和致病性,使宿主免疫系統更有效地消滅致病菌,發揮其乾預感染過程的作用,不易產生耐藥性。

 

安全且抗菌素耐藥性小

腸道沙門氏菌已成為主要的食品安全隱患。 已發現這種無處不在的細菌對大多數常用抗生素具有耐藥性,這可能表明需要修訂治療指南。 還存在許多與其使用相關的倫理和環境問題。 這有助於商業藥物製劑的開發。 許多國家對在食用動物中使用抗生素表示擔憂。 這是由於它們對日益增長的抗菌素耐藥性的貢獻。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研究人員研究了對動物有益的植物化學物質。 幸運的是,有許多抗生素的替代品。 這些包括植物化學物質、酶和益生菌。 然而,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確定它們的有效性和影響的標準化。

 

增強免疫系統

天然植物通過提高人體自身的免疫力來預防疾病。 通過在感染前調節機體的免疫功能,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有害的炎症反應並誘導保護機制,它可能是耐藥細菌的可持續解決方案。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天然植物可以在清除病原體和防止動物在胃腸道中面臨大量抗原的持續炎症反應方面保持平衡,從而減輕和預防過度炎症。 天然植物在降低頑固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風險方面的作用源於其強大的抗氧化作用和炎症反應調節機制。